1752年重庆股票配资,新晋状元秦大士跪伏于朝堂之上,恭敬地俯首等待乾隆皇帝的训示。然而,乾隆却出人意料地抛出一句话:“你真的是秦桧的后代吗?”此刻,无论秦大士如何回答,都难以找到最合适的答案。最终,他机敏地用仅仅七个字回应,得到了乾隆的认可,并被亲自赐封为状元。
在南京秦淮区,有一处名为秦大士故居的景点。作为地地道道的金陵人,南京至今保存着他留下的许多遗迹。譬如著名的夫子庙大成殿学宫上的“东南第一学”匾额,便是出自秦大士之手,彰显其文化底蕴与艺术才华。
秦大士的名声不仅仅源自状元的头衔,更因为他在诗歌、书法和绘画三方面皆有极高造诣。状元及第之后,他更加潜心于艺术创作与学问修养,最终成为当代文艺大家,享誉一时。
不过,秦大士一生也因其身世背景遭遇不少困扰和非议。那么,他究竟是不是那位臭名昭著的秦桧的后代呢?
作为大清开国以来第43位状元,秦大士自幼聪慧异常。他家有七兄弟,排行第二的他凭借过人天赋远超同辈。十岁时,他便能作诗对联,文章笔力雄健,书法亦有小成,早已闻名乡里。那时,他为人润笔所得银两足以养活一家老小,展现出早熟的才华与责任感。
展开剩余79%在清朝,科举考试仍是士子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唯一正途,秦大士也不例外。然而当时科举制度腐败严重,光有才华远远不够。23岁那年,他初次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但真正问鼎状元却是在十五年后。
1752年,恰逢当朝太后六十华诞。乾隆以孝为荣,特意开恩科,举行一场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正是凭借这次机遇,秦大士脱颖而出,赢得状元桂冠,成为当朝第一人。
尽管功名到来稍晚,但秦大士无疑是大器晚成的典范。
出乎意料的是,乾隆亲自召见时,却问了一个让他陷入尴尬的问题。若承认是秦桧后人,或将失去状元资格;若否认,则有欺君之嫌。
秦大士沉吟片刻,灵机一动,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恰到好处,令乾隆非常满意。经过调查发现,秦大士并非秦桧的直系子孙,而是其兄秦梓的后裔。秦梓对弟弟的恶行极为不满,宁愿辞官归隐,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乃北宋清廉官员。正因如此,乾隆对秦大士信任倍增。秦家在嘉庆年间权势更盛,历经三朝鼎盛时期。
为官期间,秦大士清廉自守,不负先祖声誉。他曾侍奉皇上书房,辅佐皇子读书,既恪守职责,又敢于进谏。乾隆将皇子托付于他,自是心安理得。
后来,秦大士还曾担任会试主考官,公正无私,拒绝收受贿赂,凭良心为朝廷选拔了众多人才。他选人用人,秉持公平正义,确保官员质量,堪称楷模。
乾隆虽为文艺皇帝,非常欣赏秦大士才华,但秦大士在官场仅服务十一年,便因病请假离职,自此淡出政治,过起了悠闲的艺术生活。
除了《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的机智答话,民间还有一则有趣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某次秦大士与几位故友游览岳王坟,恰巧见到秦桧夫妇跪像。同行之人便戏弄秦大士。墓前对联上写道:“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上联为秦桧怨恨妻子王氏贪婪,下联则是王氏反驳丈夫之过。两人相互指责,互不相让,形同蛇鼠一窝。
有人嘲讽说:“涧泉(秦大士号)乃当朝新科状元,又是秦桧后裔,不妨写副对联纪念此次游历。”
秦大士未曾动怒,反而微笑提笔,迅速写成:“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份才情与沉稳尽显无遗。
秦大士曾与著名诗人袁枚共游秦淮河,触景生情,写下名句:“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嫱日日枕寒津。伤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此诗最后一句尤为人称道,含义深远,也暗合其自身经历。
有趣的是,尽管才华横溢且品格高洁,秦大士却曾做过一件令人为之侧目的事情。
翰林学士卢文弨收藏有东汉《张迁碑》的珍贵拓片,自出土以来备受推崇。秦大士欣赏此碑文,爱不释手,便请求卢文弨转让。卢固然不愿割舍,却碍于情面。
某日卢外出时,秦大士竟悄悄潜入书房,将拓片偷走。卢回家发现拓片失踪,仆人透露秦曾来访,卢立刻追至秦府,夺回了拓片。
然而半月后,卢文弨得知秦大士因病去世,深感悔恨难当。
祭奠时,卢从袖中取出拓片,泪眼婆娑地对牌位说道:“若早知你我天人永隔,何必当初如此吝啬?”言毕,竟当场焚烧拓片,以慰故人在天之灵。
或许秦大士生前已知命不久,才心生一念,想在最后时光细赏珍宝吧。
当年秦大士巧妙以“一朝天子一朝臣”应对乾隆的追问,不仅巧妙表明身份,也隐含对宋高宗与秦桧历史的态度,赢得皇帝赏识,最终荣登状元宝座。
虽然官场时间短暂,秦大士却尽忠职守,廉洁自律,从未玷污祖宗名声。他的诗书画三绝更为其在清代文坛奠定坚实地位。
一生虽姓“秦”重庆股票配资,但他却享有崇高盛誉,成为历史上难以磨灭的清代名士。
发布于: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