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股票配资价格
Apple首款Vision Pro硬件升级已经面世,而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规格的提升。诚然,内部搭载了全新的M5芯片,但这并不能完整说明全部变化。
我已经使用全新的Vision Pro (M5) 近六天,下面为大家呈现所有必知信息。
双针织带全新Vision Pro最大的改动是“双针织带”。首代Vision Pro随盒附带两条带子时尚且工程感十足的Solo Knit Band,以及更实用的Dual Loop Band。显而易见,Apple希望大家使用Solo Knit Band,但它的单条设计对很多用户并不实用。相比之下,Dual Loop Band在工程上并不惊艳——基本上就是两条魔术贴相连。
这就是全新“双针织带”登场的原因。最直观的描述是两条Solo Knit Band组合而成,一条位于头顶,另一条位于后脑。
双针织带最令人称道的是调节极其便捷。右侧单一旋钮即可同时调节前后两条带的松紧向内旋转收紧或放松下方带子,向外旋转则调节上方带子。相比笨拙的魔术贴,这种设计简直是天壤之别。
从纸面上看,Vision Pro (M5) 的重量比前代更重。是的,你没看错——这款因“太重”被批评的头显竟然更沉了……但这背后有原因!重量的增加全部来源于全新的带子。双针织带的下部带子内嵌钨质配重,旨在起到平衡作用。佩戴Vision Pro时,重量主要压在脸部前方,因为设备本身位于前方。双针织带的目标是让重量在前后两侧更均匀分配。
实际使用中,双针织带相较Solo Knit Band与Dual Loop Band有巨大的提升。它本应是Apple从一开始就该推出的方案——更舒适、更柔软、更易调节、更方便佩戴与摘下,同时外观也优于Dual Loop Band。尤其是配重设计,在长时间佩戴时能显著减轻面部压力。
我之前的组合是Solo Knit Band加上Belkin的头带。我原本期待Apple也会提供类似的方案。很欣慰的是,他们进一步研发出了更为惊艳的双针织带——一条无需魔术贴、调节便捷的舒适带子,正是Vision Pro所急需的。
首代Vision Pro于2024年2月发布,搭载M2芯片——当时Apple已经开始在Mac上推出搭载M3的机型。于是从上市第一天起,Vision Pro的芯片规格就显得“过时”。这在实际使用中真的会造成大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但18个月后,M2在Vision Pro的规格表上已经显得格格不入。
我们已经习惯了Apple Silicon的强大,尤其是在Mac上。我可以随意打开各种软件,MacBook Pro都能轻松应对。然而,M2版Vision Pro是唯一会在日常使用中出现卡顿的Apple产品。打开太多窗口后,帧率下降,风扇噪声上升。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Vision Pro的基准需求远高于任何其他Apple设备。它需要实时捕捉周围环境的视频画面,或渲染复杂的沉浸式场景;同时追踪头部和手部的所有动作;此外,它还是一台完整的计算机,需要完成我们对电脑的全部期待。R1芯片在实时输入方面提供了帮助,但并未覆盖所有需求。
全新的Vision Pro采用M5芯片并继续搭配R1芯片。
因为Vision Pro与Mac、iPad的计算平台截然不同,基准测试并不能完整展示M5的性能提升。
在我使用Vision Pro (M5) 的五天里,各类工作流的表现都变得更加稳定。在M2版会出现卡顿的情形下,M5版能够轻松跟上。风扇仍会启动,但整体性能更持久、更一致,即使窗口堆叠再多也不至于掉帧。
M5芯片还帮助Vision Pro延长了电池续航。官方宣称普通使用可达2.5小时,视频播放可达3小时——相较之前的普通使用2小时、视频播放2.5小时都有提升。
更多像素,120Hz刷新率M5芯片为显示屏带来了两项重要升级。显示屏是Vision Pro最核心的部件,新型号仍沿用之前的双屏设计,但M5为Apple留出了足够的余量,实现了两件事像素提升与刷新率提升。
Apple称Vision Pro (M5) “相较前代在自研micro‑OLED显示屏上渲染了10%更多像素,图像更锐利,文字更清晰,画面细节更丰富”。
这主要得益于对聚焦渲染(foveated rendering)区域的扩大。简而言之,聚焦渲染利用内置的眼动追踪技术确定用户视线所在的中心区域,并在该区域使用高分辨率渲染,向视野边缘逐渐降低细节。
这种方式让头显把图形处理能力集中在用户真正注视的部位,从而提升性能与效率,同时在感知上几乎不降低视觉质量。M5让Apple能够扩大聚焦区域,于是实现了“10%更多像素”的宣传点。
Apple还宣称Vision Pro (M5) 的显示屏刷新率最高可达120Hz,以进一步降低运动模糊。此前的最高刷新率为100Hz。
这两项改进在使用Mac虚拟显示(Mac Virtual Display)时最为明显——我仍然认为这是Vision Pro最出色(甚至是最佳)的功能之一。聚焦区域的扩大让我在仅用余光扫视时也能捕捉到更多Mac屏幕;刷新率提升则让整体体验更流畅,滚动更顺滑,响应更及时。
唯一感觉提升不大的地方是透视模式(passthrough mode)。尽管刷新率提升带来了一点微小改观,但肉眼几乎难以察觉。即便如此,Mac虚拟显示的提升已经足以显著改善我的Vision Pro使用感受。
9to5Mac观点表面上,这是一篇关于Apple Vision Pro (M5) 硬件的评测。但如果不提自2024年2月首代发布以来平台本身的众多进步,这篇评测显得不完整。
我第一次在2023年WWDC试用Vision Pro时,惊艳得几乎要失声。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计算体验。2024年1月再次试用时,我仍有相同的感受。如今Vision Pro已陪伴我18个月,那份惊喜依旧,但也多了一份对平台现状的理性认识。
我仍坚信Vision Pro的体验在当今所有计算形态中独树一帜。visionOS是一个奇妙的软体平台,拥有精美的动画、直观且响应迅速的手势。没有任何其他计算体验能像使用Vision Pro与visionOS那样“有趣”。从硬件角度看,Vision Pro仍然无可匹敌——将如此高的性能与显示质量装在贴脸的设备上,仍会让人惊叹。
但我也清楚Vision Pro的局限与不足。最让我每天都感到困扰的,莫过于App Store上的应用生态仍显不足。很多我在Mac与iPhone上离不开的应用,在visionOS上根本没有对应版本,甚至开发者也不允许在Vision Pro上运行iPad版。
Apple的沉浸式视频库在增长,但速度不及我最初的期待。更糟的是,Apple对沉浸式的上线时效仍然偏慢——体育赛事的沉浸式回放往往要等上数月。希望明年能看到LA Lakers比赛的实时沉浸式直播,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硬件层面同样存在问题。Vision Pro本身仍然沉重且体积庞大。全新的双针织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缺点,但更像是权宜之计。最终目标仍是让Vision Pro更小、更轻、更舒适。透视模式仍有不少提升空间,显示屏的像素密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而且它的售价高达3,500美元。
不过,事实是Vision Pro如今已经比上周更好。正如visionOS在过去两年持续进化,Vision Pro也迎来了首次硬件迭代。虽然这并不是平台的彻底重塑,但它触及了体验的多个关键点舒适度、显示效果、性能与续航。仍然不是一次平台的根本性重新设计。
如果你已经拥有M2版的Vision Pro,是否应该升级到新款?答案是绝对不需要。但我强烈建议你在Apple官网单独购买全新的双针织带(售价99美元),这将立刻提升你的使用体验。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入手Vision Pro,这次的M5升级或许足以让你下定决心。
______
本周,我久违地在Apple Vision Pro上进行了一次群组FaceTime通话。事实上,我认识的拥有Vision Pro的人并不多。让我惊讶的是,当前的体验已经远超初期的“够用”阶段,Persona的表现从“还行”到“惊艳”转变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几天后,我在WebEx与Zoom上开会。相比之下,那种2D体验显得相当“死板”。虽然我可以看到对方的真实面孔,而非数字化的Persona,但缺乏空间感与交互性的会议仍然让人感觉不够亲切。
我不知道Vision Pro与visionOS的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确信Apple仍在坚持对Vision平台的投入。对我而言专业股票配资价格,这已经足够令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