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初,医生发现一名35岁男性患了一种奇怪的病,患者因急性脾肿大、腹痛伴发热就诊,医生在为他实施放血治疗时专业股票配资价格,发现患者血液的血清呈白色,像牛奶一样。起初医生们认为这是血液中的脓液,而随着显微镜在血液检查中的应用,他们发现这种变化是由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异常增生造成的,是一种血液疾病。
随着对白血病研究的深入,医学界逐渐认识到白血病是由于血细胞的生产工厂—骨髓出现了问题。正常情况下骨髓工厂的“劳模”即造血干细胞每天可以生产成千上万的血细胞,这些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流遍全身,负责运输、免疫、凝血等重要工作。骨髓工厂的“拳头产品”为3大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工厂出了故障,生产出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即“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过量的不合格产品不具有正常白细胞的功能,还会影响骨髓工厂的正常工作,导致红细胞、血小板的产量下降。这些不合格产品出厂后进入外周血就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增多,这也是医生最初观察到牛奶样血液的原因,此时做血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可以伴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降低。当然也有少部分患者的异常白细胞不进入外周血,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不升高甚至降低的白血病。
目前对于白血病的“审判”(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以及细胞遗传学检查。那么,为什么有些白血病患者还需要去放射科做检查呢?
展开剩余79%一、影像学
追踪白血病“行踪”的侦察兵
原来,放射科的检查主要用来寻找白血病在人体器官内的“犯罪”证据。除了进入外周血,这些白血病细胞还会寻机入侵器官,当它们在器官内聚众行凶时就需要影像学检查来帮助我们寻找其踪迹。
定位局部浸润
我们可以利用包括CT、MRI等检查在内的影像技术发现白血病的肺部浸润、脾脏浸润、淋巴结浸润、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举两个例子:一个患者被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同时伴有右眼视力下降,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一次颅内的增强MRI检查,看看有无右侧视神经浸润;另外一个患者患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愈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双下肢无力的症状,MRI腰椎增强检查显示软脊膜强化,综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就需要考虑白血病复发。
全身精准评估
具有高效全身搜查的能力的PET-CT,能把聚众闹事的白血病细胞一一标记,就像为白血病细胞的行踪画一幅人体地图,让他们无处遁形。这将有助于医生对白血病累及范围进行判断、准确分期和判断预后。对于少许狡猾的犯罪分子(肿瘤细胞),它们不进入外周血,在骨髓中的浸润也很局限,让医生难觅踪迹,PET-CT可以在全身范围内寻找他们的身影,找到骨髓内的犯罪窝点,让穿刺检查有的放矢,为最终“审判”提供有力证据。当然,侦察能力卓越的PET-CT也完全可以胜任评估治疗效果的工作。
二、识别并发症
影像学的“火眼金睛”
当白血病患者继发其他疾病的时候也常常需要影像学检查一展身手。
揪出“绿色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并发的“髓样肉瘤”或“粒细胞肉瘤”,由于未成熟髓系前体细胞内含髓过氧化物酶(MPO),暴露于空气后氧化呈绿色(又被称为绿色瘤)。髓样肉瘤可以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前驱或早期表现,也可以是其髓外复发的首要表现,干细胞移植等新兴治疗手段也可能增加髓样肉瘤的发病率,因此利用影像手段早期发现和识别髓样肉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名56岁的女性被确诊为AML,双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39天,患者出现了持续头痛和无力的症状,在家中跌倒。为了明确引发患者症状的原因,患者接受了CT检查,发现右侧颞叶占位,为明确诊断,进一步MRI增强检查,显示右侧颞区宽基底的肿块明显强化,结合病史和影像学表现,支持患者干细胞移植后AML以髓样肉瘤的形式复发。
排查继发问题
白血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或因凝血功能障碍继发重要器官出血等情况时,也都需要影像学检查帮助我们明确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
三、影像学在淋巴瘤诊治中的核心作用
在淋巴瘤的诊断治疗过程中,更少不了影像学检查的身影。
超声: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无电离辐射的检查,在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中有独特优势,它不但能够准确显示淋巴结大小、形态,还能对淋巴门等结构进行精细观察,同时还可显示血流,有助于淋巴结肿大的定性诊断。超声还能对肝脏和脾脏进行评价。
CT与MR:对于深部的淋巴结和脏器的累及,就需要CT、MR联手了。其中,CT较MR拥有更好的空间分辨力,扫描速度快,患者依从性好,可用于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从而协助临床分期。但是由于缺乏组织对比,对于淋巴结或脏器浸润评价常需要造影剂的辅助。MRI没有电离辐射,具有良好组织对比,平扫即可以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的数量、范围,对颅脑、膀胱、直肠、子宫、骨、肌肉等部位的病变检测效果优于CT。需要注意的是,带有心脏起搏器或体内有铁磁性金属以及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不适合此项检查。
PET-CT:与白血病一样,淋巴瘤也是可以全身广泛累及的疾病。因此PET-CT的全身范围代谢成像对于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复发检测、分期、疗效评估具有重大价值。
四、影像学检查,会有辐射吗?
有人会担忧,白血病本身就是造血系统的疾病,去放射科做检查,辐射那么大,岂不是雪上加霜?这是个好问题,但无需过度担心。首先,医生在开这种有辐射的检查时都会做一个评估,只有利大于弊,切实对病人有益才会开申请单。其次,影像学的检查也不全都是有电离辐射的,比如B超和MRI就没有电离辐射。
总结
在血液相关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就像一个侦察兵,前期负责全面摸清敌情,做到知己知彼;后期负责站岗放哨,及时发现反攻。我们要扬长避短,综合利用各种检查手段,一起为患者保驾护航。
原文曾发表于《癌症康复》2022年第4期。
发布于:北京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