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农历腊月十七,春节的脚步愈发临近。大街小巷已经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红灯笼挂满了商铺和街头重庆股票配资,繁忙的市民手提着年货,笑脸盈盈。尽管仍处于新冠疫情的阴影下,空气中的喜庆气息却似乎让所有人暂时忘却了烦忧。
然而,身处喧嚣中的梁怡却无法从这种节日的氛围中获得一丝安慰。她的目光茫然,心情沉重,脚步沉滞地行走在孝感的街头,仿佛迷失了方向。平时她仅需半小时便可步行回家,但今天,梁怡在这条街道上已经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个多小时。
她包里紧紧压着一份病历单,那上面详细记录着她的诊断——肝癌晚期。作为一名护士,梁怡对这个结果无比清楚,肝癌晚期的患者,基本上意味着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她深知,若无奇迹,剩下的时间恐怕也不过一年,甚至更短。
展开剩余87%正当她陷入沉思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她低头一看,是哥哥打来的电话。接起电话的瞬间,梁怡忍不住放声大哭,哥哥焦急的声音传来,仿佛一把利刃,割开了她最后一丝伪装。
“你怎么了?”哥哥的声音透着紧张和关切。
梁怡勉强平复了一下情绪,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哥哥。听到“肝癌晚期”这四个字时,哥哥的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那你打算怎么办?”他带着不知所措的声音问道。
梁怡一时无言,只能轻轻地回应:“先不要告诉爸妈,等过了年我再做个检查,看看还能争取多少时间。”
哥哥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无论是手术,还是肝移植,能治的办法我都会想尽办法去做!只要能治好,花多少钱我都愿意。”这句话像是一道温暖的光,照进了梁怡阴暗的心房,给予了她无尽的力量。
肝癌,这个让人听了便心生恐惧的名字,成为了梁怡生命中的沉重符号。根据统计,中国的肝癌发病率为千万分之257,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而在肝癌患者中,绝大部分都曾有乙肝病史,因此乙肝被认为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
梁怡的乙肝早在她上初中时就被发现。在那次例行的校内体检中,梁怡被确诊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她的家族有着乙肝病史,外婆和母亲都曾患有此病。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样,梁怡一家并未将此视为大事,医生的建议也只是定期检查,并未要求她用药。只要没有明显的肝区疼痛或血液检查显示严重问题,大家都会认为没事。
乙肝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患者往往因未出现明显症状而忽视了病情。然而,病毒不断地对肝脏细胞造成损害,逐渐导致肝脏纤维化,甚至癌变。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未能及时发现,直到发展为肝癌时,往往已经进入了晚期,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等,生存质量极低。
梁怡的情况,实际上是可以早些控制的。当时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定期复查,但由于工作压力大,梁怡渐渐忽视了定期检查,直到病情恶化,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未能及时关注身体的警示信号。
2016年,梁怡从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孝感市一家妇产医院担任护士,并很快因其努力工作获得了护士长的职位。工作繁忙,作息不规律,使得她的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每年医院的体检也只是走个过场,直到2016年做职工体检时,医生发现她胆囊下方有个不明阴影,并建议进一步检查。然而,梁怡并未放在心上,觉得不过是些小毛病,便拖延了检查。
直到2020年12月,梁怡开始出现肝区持续疼痛,尿液明显发黄,甚至伴有发热。她怀疑是肾脏出了问题,但泌尿科检查并未发现异常,反而医生建议她去消化科进一步检查。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发现梁怡的肝脏出现了肿块,提示她尽快做进一步的癌细胞筛查。
最终,梁怡被诊断为肝癌晚期,肿瘤已经达到10公分,且发生了门静脉和肝内转移。面对这个消息,梁怡几乎崩溃。作为医务工作者,她见过太多肝癌晚期患者,听到确诊结果后,她知道自己可能只剩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尽管如此,梁怡还是选择隐瞒病情,不告诉父母,她决定在春节之前尽量保持镇定,让家人过一个平静的年。在春节期间,梁怡努力掩饰自己的情绪变化,父母虽然察觉到她的低落,但并未追问。春节过后,她悄悄请了假,开始了与癌症的抗争。
初期,医院为梁怡提供了碘油C-TACE介入疗法,这种方法通过化学药物的缓释作用,阻断肿瘤的生长环境。但经过两次治疗后,梁怡的肿瘤指标反而有所上升,治疗效果不佳。这个消息几乎让她彻底失去了希望,她不敢将治疗失败的结果告诉家人,甚至准备放弃继续治疗。
幸运的是,在哥哥嫂嫂的坚持下,梁怡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武汉同济医院的肝胆外科专家——张万广教授。张教授专门研究精准医疗和肝癌治疗,并且领导了一个基因治疗小组,利用基因检测为肝癌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经过基因检测,梁怡的肿瘤被发现具有靶向药物的治疗潜力。通过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她的肿瘤增殖被有效遏制。随后,张教授结合了载药微球D-TACE疗法和肝动脉灌注化疗,为梁怡持续进行局部治疗。在14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梁怡的肿瘤明显缩小,从最初的10公分降至3公分。
最终,梁怡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尽管肿瘤已显著减小,但为了彻底根治,张教授建议进行手术切除。2022年4月8日,梁怡在陈孝平教授的主刀下成功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经过两次ctDNA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证明梁怡的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了。
经过长达576天的治疗,梁怡终于恢复健康,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她深知,自己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离不开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创新。精准医疗和基因治疗的进展,不仅给梁怡带来了新生,也为更多像她一样的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梁怡的故事,是对医学奇迹的见证,也是对未来更多癌症患者的期许。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将会迎来更多的治疗机会和生存希望。
发布于: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